弘揚優秀傳統文化,“中華藝術大家說”再度開講
發布時間:
2025-01-02
日前,由中華藝術宮(上海美術館)、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共同主辦的“大美術館計劃”之美育講堂——“中華藝術大家說”第一季第三講,在中華藝術宮重磅開講。上海市美術家協會主席、上海美術學院院長、中國雕塑學會會長曾成鋼教授以《我塑雕塑 雕塑塑我》為主題展開精彩演講。
“雕塑營造生活,雕塑定義生活,雕塑激活生活”,這是曾成鋼對雕塑與社會的關系的精辟總結。曾成鋼從事雕塑創作已有40余年,是雕塑藝術界的領軍人物。本場講座中,曾成鋼帶領觀眾走進雕塑藝術的世界,圍繞“什么是雕塑?”“為什么需要雕塑?”“未來的雕塑是什么?”等關鍵議題進行解答。
曾成鋼在學術上主張立足中國,關注傳統雕塑,積極吸收其養料,在創作實踐中構建中國的雕塑形式語言體系。“可以說,雕塑史就是社會發展史。”曾成鋼表示,雕塑的價值在于其創造性、價值感、永恒性和空間感,能夠為社會提供高質量的文化供給和價值輸出。他還積極推進雕塑公園的建設,既美化了城市環境,也從另一條途徑建構了城市性格。
“曾教授的講座讓我對中國傳統雕塑有了全新的認識,他將傳統與現代的結合講解得非常透徹,讓我感受到了雕塑藝術的無限可能!”講座現場,觀眾們或凝神傾聽,或低頭記錄,一個個收獲滿滿。本場講座還通過中華藝術宮視頻號和抖音全程直播,為不能來現場的觀眾提供線上觀看的機會。
“中華藝術大家說”是為進一步深化落實上海“大美術館計劃”,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、創新性發展,為人民群眾打造的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美育大課堂,由中華藝術宮(上海美術館)與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共同主辦,第一季曾邀請馮遠、許江等藝術大咖分別在中華藝術宮(上海美術館)暢談藝術話題,社會反響熱烈。
本次講座延續“中華藝術大家說”系列活動的高品質和專業學術水準,展現了中華藝術宮(上海美術館)在傳承與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堅定步伐,也為上海乃至全國的藝術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學習和交流的平臺。中華藝術宮(上海美術館)黨委書記、執行館長王一川表示,中華藝術宮(上海美術館)將繼續發揮“國有美術航母”的力量,踐行“人民美術館”理念,實現社會大美育的高標桿、高覆蓋和高觸達,為觀眾提供持久的藝術滋養。
相關新聞
湖北的著名雕塑,無論是古代文明的瑰寶(如編鐘),還是近現代創作的藝術精品(如屈原像、黃鶴歸來、抗疫雕塑),亦或是充滿時代氣息的地標(如星河雕塑),都不僅僅是靜態的藝術品,更是湖北歷史文脈、城市精神、集體記憶和時代風貌的生動載體。它們講述著荊楚大地的古老傳說、英雄史詩、文化輝煌、抗爭精神和面向未來的雄心壯志,是了解湖北不可或缺的文化窗口。
今年4月,陳學博赴廣西憑祥市友誼關、龍州等地,實地感受桂越國際運輸線上的南僑機工抗戰壯舉。他表示,已經與憑祥市僑聯達成合作意向,希望以雕塑、展覽等形式立體呈現南僑機工事跡。“在憑祥設置南僑機工抗戰主題雕塑,不僅是對南僑機工的紀念,更是架起一座連接過去與未來、中國與東南亞的精神橋梁。”
雕像的落成,不僅是中意建交55周年的重要文化事件,也是中國藝術與科學精神在世界文明體系中的一次深度呈現。通過《袁隆平》這一作品,中意在文化、科技和人文價值層面實現了更深層次的溝通與共識。
武漢的城市景觀雕塑是其城市文脈的具象化表達,是歷史記憶的凝固,是文化精神的彰顯,是市民生活的寫照,也是城市美學和時代風貌的展示。它們共同構成了武漢獨特的城市肌理和不可復制的文化魅力。 通過欣賞這些雕塑,人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武漢的過去、現在和未來。
據南京零距離報道,昆山一兒童公園內,一組以“司馬光砸缸”為主題的雕塑引發爭議,不少居民認為其形象夸張怪異,與認知中的兒童形象相去甚遠。 引發爭議的雕塑群里共包含5個兒童形象,人像呈現出的藝術風格有些怪誕。在公園里游玩的張先生表示,即便考慮到藝術抽象化處理,這樣的造型也太夸張。
5月22日,中國文化產業領域規格最高、規模最大、最具實效和影響力的展會——第21屆中國(深圳)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正式拉開帷幕。作為成都傳媒集團在文博會上的重點推介項目之一,熊貓家園·大熊貓文化創意大賽精選獲獎作品實物雕塑展閃亮登場。
在維也納自然史博物館的恒溫展柜中,獅子人靜立如初。那些曾被誤認為“粗糙”的刻痕,實則是智人突破生物本能、構建精神宇宙的證明。當我們的目光與這雙來自冰河世紀的眼睛相遇時,看到的不僅是藝術的起源,更是整個人類文明認知革命的起點。
微信公眾號

武漢湖藝雕塑藝術有限公司